首页 市场 正文

亚运会后的杭州会不会是青奥后的南京? 不会!

2023-08-03 07:19:45   来源:观察网    

前不久,我们转发了南京站的文章《杭州和南京的相似之处,很魔幻》,南京Battle杭州,引发了浙江人甚至不少长三角地区人民热论

从评论来看,网友们基本上是一边倒地支持杭州,对于文章中所提到的观点——现在的杭州只不过是几年前的南京,更是表达了各种不服

转发文章,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赞同文章的观点,而是提供给大家一个“竞争者视角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最近几年,杭州俨然是最耀眼的新一线城市,但也不能沉浸在过去一劳永逸,外部视角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

作为一个经常在上海、南京、杭州三座城市的游走的人,今天我们也来说说我们的观点:为什么杭州不会复制南京的老路

01

首先,现在的杭州,只不过是几年前的南京,这一看法的出发点就值得商榷

文中认为杭州的发展是借力亚运会,就和2014年南京借力青奥发展城建是一个道理

殊不知,不管是杭州还是南京,虽然都在靠着办大会完成了自身的基建升级,但是基建并不能决定城市的发展

而青奥会和亚运会都只能是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而存在

况且,即便是作为契机而言,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14-18岁的青奥会,虽然顶着奥委会的光环,但与全亚洲的顶级赛事奥运会相比,知名度和影响力也矮一截

从这一点出发,来推导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,说服力是有争议的。而城市竞争最大的内核应该在于产业和治理能力

02

杭州的崛起,是因为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红利,只是这个时间点恰好与承办亚运会重合了

从最初阿里巴巴建立,杭州就已经不再局限于做一个旅游小城了

2014年,阿里在美股上市,正式吹起了杭州崛起的号角。

同年7月,杭州推出了“一号工程”,核心内容是发展信息经济、推动智慧应用,并制定全国首部《智慧经济促进条例》

之后又出台《杭州市全面推进“三化融合”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(2018-2022年)》,吹响“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”冲锋号

当时的杭州已经率先意识到数字经济会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动力,并把握住了先机

随后才是G20峰会和亚运会的到来

随着阿里巴巴的壮大,杭州也开启了一条互联网化之路

从一个旅游城市到电商之城崛起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之都,它的互联网产业不仅仅集中在电商、直播、网红等平台型经济,而是作为城市的底色,渗透到更多行业

2017年,阿里云就发布了“ET工业大脑”以“云计算+人工智能”驱动化工、汽车、钢铁、纺织等传统工业走向智能化

中策橡胶率则利用“ET工业大脑”技术,实现智能诊断、自动识别、质量改进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,通过压缩生产时间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不良品率,为企业带来了千万级的经济效益

在不少服装厂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全数字化的运营模式。研发-下单-生产-物流全部都是智能化管理

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工厂的运营逻辑建模,让系统对采集的数据反复学习、不断优化,输出用于指导工厂日常工作的结果

半导体行业也利用互联网优势,推动人工智能芯片、物联网芯片、软件、智能终端协调联动,增强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与横向整合能力

杭州利用阿里带动的互联网风潮,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起了绝对优势

各个行业也在以互联网为跳板,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,转化为城市硬实力

据统计,去年杭州的全市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8109亿元,位居全国第8位。

其中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8亿,占GDP的比例高达27%。而南京的目标是,到2025年,这一指标占GDP的10%

不仅仅是数字经济,工业、服务业、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等各项增加值都在都在同步上升

03

除了在产业方面的渗透,杭州在城市管理上也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,将“小政府、大市民”的服务理念发挥到了极致

城市大脑or浙里办,一个APP基本上就能解决关于买房、落户、社保、驾照等所有与生活有关的行政办事需求,将行政办事的效率提高到了极致

行政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已经out了,“一次都不跑”越来越成为行政办事的常态

交通出行方面有“先离场、后付费” 的智慧停车系统,还有利用互联网优势,构建的城市级停车生态云平台,实现停车数据的集中统一采集、存储和管理

一旦某个地方的停车位紧张不够用,就可以立刻选择附近合适的备选停车场,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难

入学一键知、先看病,后缴费、刷脸即入住、救助更精准……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改革,“城市大脑+未来社区+未来乡村”正渗透到群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

解锁更智能幸福生活,增强群众获得感

在互联网的运用下,高效的生活方式,对幸福感提升是显而易见的。所以,杭州能蝉联多年的最具幸福感城市,就不难理解了

04

尝到了互联网运营模式下带来的甜头,政府也给到了互联网企业足够的包容性,来助力他们的孵化、成长

未来科技城配备了自助饮料机、免费wifi上网、手机充电插口的公交车站;萧山首批5G智能网联公交……政府将整个城市当做一个现场,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免费试验场

企业获得提升的同时,也主动参与到城市运营中,为城市的互联网化助力

互联网产业的集聚效应下,VIVO、OPPO 华为、腾讯、快手等互联网巨头开始纷纷落户杭州。高效化的城市运作、宽松的社会环境,也让本地的企业不断成长

截至2022年4月,杭州已有独角兽企业(估值不少于10亿美元)39家,准独角兽企业(估值不少于1亿美元)317家,涵盖了各个领域

杭州的独角兽、准独角兽的数量不仅多,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

2019年至2022年,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6家增长至39家,平均每年增长率10.87%

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数量从105家增长至317家,平均每年增长率32.7%。而2022年的增长率已经接近50%

企业发展壮大,收入随之升高。据统计,2021年,杭州综合人均月收入23508元,排名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,位居全国第四

这些高薪的企业,也成为了吸引人才的关键

05

南京的四大产业:汽车产业、钢铁产业、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化新材料。乍一看优势明显

仔细一看就会发现:其中钢铁产业与石化新材料基本上都是国企垄断。南京想要发展,关键在于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

但对南京来说,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产业优势并不是在全国一家独大。旁边的合肥就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

合肥新能源汽车,互联网企业,半导体行业等热点行业都有,不仅与南京产业重合度高,而且从产业结构上来看还高于南京,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

之前的合肥虽然整体底子较为薄弱,省内人才流失严重,让南京更是成为了大家公认的“徽京”

不过,近几年的合肥正凭着产业优势,不断缩小与南京的差距。在人才吸附力方面,合肥也在不断增强,南京作为“徽京”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

而在省内,苏州、无锡等强市环伺,也对南京造成了不小的威胁,省会的人才吸附力有限,南京想要突围,可能不太容易

城市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。自2016年以来,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占据全国第一。人才用脚投票就是最好的证明

想要与杭州比,南京还要再努力一点

以上为正文,来自真叫卢俊团队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