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里依稀又见娘
——纪念母亲诞辰111周年
【资料图】
图/文● 周湘波
昨天晚上(正月初八),我做了一个温馨的梦,又一次梦见娘回家了,站在进大门神台的右边望着我笑。我很高兴大声的叫了一声“娘”!
娘,大名陶秀连,乳名元妹子。生于民国元年正月十八日亥时。居宁乡县灰汤镇汤泉社区。因2011年12月初一摔伤髋骨,医治无效,于2012年四月初三傍晚7点20分不幸辞世,享年101岁。娘育有四个儿女,五代同堂,膝下内外子孙103人。娘虽然离别我们10年有余,但她的音容笑貌,生活往事,历历在目,在我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。娘的一生勤劳而伟大,是一本读不完的书,一首唱不完的歌。
娘不识字,没文化。仅进过三天学堂门,连自己的名字都还没学会写,就被外公强行从学堂里拉回了家。娘曾告诉我,她八岁那年,同龄的玩伴都背着书包进了学堂,她看着眼红,吵着跟外婆说:“我也要读书去。”
外婆看着她执意要读书,趁着外公不在家,就把娘送到了学堂。读到第三天,外公办事回了家。没看见元妹仔就问外婆:“元妹仔哪里去了?”“进学堂读书去了。”外公一听来了脾气:“妹俚细咀,进么子学堂?读么子书?女子无才便是德!。”于是外公去学堂,强行把娘拉回了家。娘伤心地哭了一个下午。
娘虽不识字,但一生勤劳俭朴,聪明能干。操持家务,打理生活,相夫教子。冬纺棉花,夏绩麻,做鞋子,织袜子。虽是粗布衣裳,可一家人也穿得暖和舒服。困难时期,娘扯野菜,挖伏苓给我们充饥。因为缺主粮大米,父亲开荒地种了很多杂粮。如麦子、荞麦、红薯、南瓜、洋芋头、蚕豆、麦豌子,用以维持一家人的口粮。娘蒸红薯,煮南瓜粥,煮蚕豆、麦豌子、洋芋头给我们吃。虽说是粗粮,但一家人吃得饱,吃得香,不饿肚子。我至今都念念不忘娘蒸的麦子粉桐子叶粑粑和荞麦粑粑。
每当油茶籽采收的时候,娘就带我去“洗山”,捡掉落在地上、草丛里的油茶籽。有时我们翻遍了几座山,也捡不了几斤茶籽。可娘不辞辛苦,每天坚持,终于也能打得几斤茶油,一家人也能吃上有油的菜。
记得娘为了给一家人补充营养,夏天的晚上娘经常带我去照鱼。我打火把,娘捉鱼。我们绕塘一圈,也颇有收获。虽然是一些小鱼小虾,但也倾注了娘的智慧和辛劳。贫穷的日子在娘的操持下,我们也过得有滋有味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娘身体健康,体质好,没有“三高”,一生很少生病。自从我懂事开始,冒看到娘进过医院。记得大跃进时期,娘左手无名指肚上生了一个疔,痛得要命。幸亏河四叔扯了一些草药敷在娘手上,过了一晚就不痛,好了。平时偶尔有一点伤寒感冒,娘就用生姜、紫苏根、葱根,放点红砂糖煮水,喝上一大碗,然后捂着被子睡一觉,出一身大汗,再洗个热水澡就好了。
责任制时期,家里分了10多亩田,都是种的双季稻。早稻收割季节,娘负责晒谷。有一年夏天,天气特别炎热。娘背脊柱上有个小脂肪瘤,包上长了五个小疔子,发红发烧,痛得厉害。我要带她到医院去打消炎止痛针,娘坚决不去。她自己采摘了一些金银花、鱼腥草、蒲公英、淡竹叶煮水喝。小疔子化脓了,我用麻线夹出里面的脓,现出了五个梅花形状的小洞。老人说是背花疮,很危险。可娘就是自己扯点凉草药,排出了毒素,痊愈了。
娘一生饮食清淡,从不吃酸咸辣的菜和食品。娘爱吃鱼,尤其爱吃鱼头,每当家里吃鱼的时候,儿孙们都要把鱼头恭敬给娘。娘也喜欢钓鱼,解放前,娘跟随父亲在湘江、长江河里驾乌缸子船跑货运讨生活。闲暇之余,娘就喜欢在船头垂钓。因此娘练得一手钓鱼的手艺。想吃鱼的时候,娘就拿着钓杆到自家养鱼的池塘里去钓鱼,每次下钓,基本上不落空。如果家里来了客人,娘就拿起钓杆去池塘里钓鱼,而且准时有鱼吃。
娘一生爱整洁,爱精致,特别讲卫生。穿的虽是粗布衣裳,但干净整洁,精致合身,不像一般的乡村老大妈。90多岁的时候都是自己洗澡,洗头发,洗衣服。冬天无论天气怎样寒冷,每个星期都要洗一次澡,洗一次头发。娘洗衣服都是手搓,从不用洗衣机,因为她担心洗衣机洗不干净。
娘有几个习惯,一是四季都要用热水泡脚。尤其是冬天,每晚都要烧一壶开水泡脚。泡脚的时候,娘口里总是念:“临睏前泡泡脚,胜过呷补药。”二是不爱喝茶,常年都喝白开水,每天早晨起床后,先要喝一大杯温开水。三是喜欢喝点小酒。(一般都是自家酿的米酒)每天至少喝两餐(中餐和晚餐)。记得有一次吃早餐,我哥没有给她斟酒。娘问:“酒呢?”我哥回答:“您早晨莫呷空肚酒咯。”娘来了脾气,她筷子一顿:“哪个讲的,早晨不呷酒?英雄早酒三杯!”我哥只好又跟娘斟满一杯酒。娘肠胃功能好,消化能力强,饭量均匀。80多岁时,每歺一碗半米饭,一杯米酒。90多岁时一餐一碗米饭,一杯酒(大至1-2两)。晚饭稍微吃得少点。而且早晨按时起床,按时排便,从不便秘。
娘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、打跑胡子。打麻将是强项。娘思维敏捷,记性好,善于观察。出了的牌,没出的牌,她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我跟她打麻将,她都是赢得多,输得少。而且牌德好,出钱爽快,从不欠人家一分钱。娘打麻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直打到2010年98岁的时候。因为她反应迟钝了,才没有上麻将机了。但当我们玩牌时,她就坐在旁边看,有时还要指挥我出牌。
娘性格开朗,乐观,幽默,搞笑。90岁—100岁时,还头脑清醒,一点也不糊涂。亲朋好友,左邻右舍,儿女孙辈们都喜欢跟她聊天。每天家里笑声朗朗,简直乐翻了天。有一天下午,一屋子人在看电视剧《小兵张嘎》,娘看到一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打中国人,急得大喊:“快关了电视机,电视机会被日本鬼子打烂气!”这时满屋子的人笑得前俯后仰。
2010年春天,我接娘来宁乡县城居住。有一天,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和我视频聊天。我就把娘拉到电脑旁边坐下来。儿子看到外婆来了,就大声的叫了一声“外婆好!”娘定睛一看,笑着说:“凯伢仔啊!”然后娘嗔怪地说:“凯伢仔!你钻得这个电视机里做么子?还不快些出来。”这时我和儿子笑得合不拢嘴。娘又责怪地说:“还笑得!还不快些出来!”娘就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的人。
娘待人诚恳,热情,善良。妯娌、婆媳、邻居街坊,关系融洽,受人尊敬。特别是邻居、街坊有什么好吃的,新鲜上市的都要送点给娘来尝鲜。什么谷雨前新茶、桃子、李子、新鲜辣椒等。正因为如此,娘延年益寿,活到了101岁。
2011年正月18日,娘迎来了百岁生日,是灰汤镇唯一的老寿星。娘百岁生日那天,灰汤镇党委书记亲自为娘致祝寿辞,送红包。金太阳生态园、灰汤镇老年协会等五个单位的领导同志亲临为娘祝寿。宁乡电视台、湖南经视台、政法频道采访报道了娘。采访当天娘端坐在舞台中央,精神抖擞,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现场目睹了百岁老人的风采。
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2011年12月初一,已是百岁高龄的娘在客厅里不幸摔伤髋部,伤口疼痛难忍,夜不能寐。娘却默默的咬紧牙关,忍受着伤痛,从不呻吟,独自承受着剧烈的痛苦。娘虽然很坚强,但在疾病和灾难面前却显得很渺小和脆弱。我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默默地为娘流泪。更让我们敬佩的是,娘有时要躺在床上,有时要坐在轮椅上,辗转反侧,四个多月的时间,娘从没有尿湿过裤子,从没有拉过屎在床上、裤子上。每天大小便都是自己起床,我们扶着她坐到便桶上解决。娘的卧室里,床上没有一点气味。衣服被子都是干干净净。
娘疼爱儿女孙辈胜过了自己的生命,儿女孙辈们个个都是娘心头肉。在家里,娘每天都要清点人数,询问儿孙们的去向,生怕他们有什么闪失。娘每天都要呼唤她最爱曾孙“杰伢子”,生怕他出去玩水,生怕他没吃东西。每当有了好吃的东西,娘都要与儿孙们分享,自己从来没有独自享受过。这种伟大的母爱如天载地负,永远无私的庇荫着每一位子女孙辈们,这是一种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。虽然我们阴阳相隔,但娘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。每到过年、清明、中元、娘的诞辰纪念日,我们备好鸡、肉、鱼和水果等祭品祭拜娘。只求娘在九泉之下生活无忧。我经常梦里依稀看见娘给我盖被子,洗衣服。娘也时刻在庇佑着儿女孙辈们的安康。
宇宙洪荒,生命央央。感谢娘给予了我生命,感谢娘把我养育成人!在娘的诞辰纪念日来临之际,儿孙们会备好敬奉您的美食,到时隆重的、虔诚的举行祭祀仪式。祈祷娘九泉有灵,庇佑儿女孙辈们无病无灾,兴旺发达,阖家欢乐。
作者简介
作者系宁乡人,1954年2月生,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。中学一级教师,从事教学工作36年。在语文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上颇有心得。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县、市、省奖。1997年,《自我激发、自我管理、自我评价》——浅谈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文,发表在《三湘教师优秀论文选》一书上。
往期回顾
◀